top of page
製作
緣起
「拼經濟」,是執政者們最愛開的一項政策支票,從過去至今,很多價值也在「拼經濟」的過程中被暫緩、犧牲。不過,雖然政府不斷地說著要促進經濟成長、要增加GDP等等,但人們的生活真的就因此而變得更好了嗎?看見經濟發展背後的許多問題,使得我們也開始不斷地思考這件事情。
許多經歷過台灣經濟高度成長期的慣老闆、中年人常會說,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、沒競爭力,將整體結構、世代與階級分配的不公,歸因於個人的「不努力」,這麼多年以來,台灣的工時越來越長、荷包卻似乎越來越扁,許多人汲汲營營地工作,換來的卻是只能蝸居在城市裡的小套房;背負著學貸、車貸;繳著永遠繳不完的一張張帳單。這樣的生活,讓每個人開始「窮忙」,又窮、又忙,又忙、又窮。
我們並沒有非常深刻的論述與研究基礎,但我們認為,現在的生活早已今非昔比,用草莓族、月光族以及「不能吃苦」、「不努力」的標籤來批判現在的人,不僅不厚道,更是忽略了社會發展的脈絡及變遷。
在這個網站中,我們希望整理出從台灣經濟榮景(經濟起飛期)至近年來的相關物價、薪資變化資料,並從中看出一些端倪,也期待能有機會讓讀者們共同來認識、理解到這些社會變遷所為你我帶來的重大影響。
bottom of page